Throwback Thursday:重返在哈佛念碩士的日子

最近部落格嚴重缺水,連這邊改版的都不知道,所以來澆灌一下。

最近剛好在整理手邊成堆的三孔夾。這些從2008年累積到現在的三孔夾數量可觀,重量也很可觀。在哈佛的時候還很假掰的特別買上面有哈佛標誌的三孔夾(但比沒標誌的要貴三分之一吧),裡面放course packet(一個教育學院很特別的東西:確認修課以後要去買校方準備好的課程補充資料,忘記多少錢了但是不含在學費裡頭)。這些補充資料非常豐富,但我其實應該都沒有讀完。唉唷要讀的東西實在太多,那個時候英文也爛,所以根本沒時間讀完。

初春的哈佛Cronkhite宿舍


最近整理的時候打開來看,我在這些三孔夾裡面除了放補充資料外,還放了其他東西進去:
  • 上課講義投影片:當時直接印出來上課在上面記筆記,還為了節省紙張所以一面印個三四張投影片。果然那時候視力比較好。
  • 作業與評語:這個感觸很深。跟現在比較的話,變的是我的寫作比以前進步,也比以前有想法;看著自己寫過的東西,覺得以前的思考真的是幼稚而且褊狹。沒變的是:我依舊無法解讀書寫體,教授跟助教給的評語如果用手寫的話我根本就無法辨識他到底寫了些什麼鬼啊啊啊啊啊啊... 12年前的謎題到現在依然無解(攤手)。
  • 其他課的開課大綱:哈佛上課的第一週是血拼日,也就是到處聽課、蒐集開課大綱,再決定自己要修哪些課。我這才發現我其實試聽過哈佛兩位山丘老師Nancy Hill跟Heather Hill的第一堂課,但最後都沒修。現在看來... 這些課都好有趣啊!當時怎麼沒去修呢?是都很硬,但應該可以學到很多。
  • SAS報表:哈佛教育學院那時候拿了SAS的補助所以上課都用SAS,所以我學了一些proc reg之類的東西,主要是多元迴歸那門課在用的。我發現:我的作業大都拿個B+之類的,但是助教的評語看起來都不錯啊?怎麼拿了許多excellent以後還是拿個B+?所以Excellent其實只有87分的意思嗎?那90分以上的評語是什麼啊?Genius?不知道因為我沒拿過... 看來以前學統計還滿挫折的。啊這跟SAS有什麼關係呢?SAS捐了印表機跟碳粉匣,所以印SAS報表都免費印,我就狂印了一堆現在看來不知所云的圖表與code(我知道樹木在哭泣,我回去反省...)
哈佛Widner圖書館地下室書庫,在裡面迷路真的會想哭


所以如果重念一次哈佛我會有什麼改變嗎?有的,我會好好的修一些比較吃重的課,但我也會找機會好好玩耍。可惜時間實在不多,九個月一下子就過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