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toring指導學生

最近因為研究的需要,學校要求研究生在投入研究之前要先在網路上的工作坊了解相關的研究倫理,主題包括:負責任的研究行為、可能出現的研究倫理缺陷、如何取得與保存研究數據(這個講得好細,從取得、處理、保存、轉移,一直到銷毀、所有權認定等議題都有涵蓋到)、發表文章的作者身份、指導研究生、期刊peer review的倫理、協同研究的議題,甚至是利益衝突,五花八門,我想這個不只是給研究生看,大概也期待這些研究生將來成為學者以後要如何處理倫理議題。

今天晚上在念的是mentoring,也就是指導學生的部份,唉呀,讀來有很深的感動。或許自己在教育界也有五六年了,對於「教書」這件事情不僅有份憧憬與嚮往,也常回想在過去的成長階段中,我遇到的導師/任課教師/指導教授,究竟是用怎樣的風格在引領學生走進知識的世界。

在上這堂課之前我已經可以回想到一些傳統文化對「老師」、「教書」的一些態度。孔子說:「後生可畏。」不要輕忽了晚輩的無限潛能;孟子說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人生三樂之一;韓愈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大家更是耳熟能詳,所以儒家似乎已經把教師的所作所為(傳道授業解惑)、態度(後生可畏),乃至志業(得天下英才而教之)都有所著墨。

美國人怎麼想?我這邊節錄課程網頁提到的mentor(導師、指導教授)的職責:

  1. First and foremost, mentors ... should help trainees develop as capable researchers. :培養學生成為有能力的研究者。
  2. A second essential need for trainees is career development and preparation for the job market:協助他們就業!
  3. Another focus of mentoring is the socialization of trainees:打入專業學術圈
  4. A particularly important mentoring role is that of advocate:倡導者的角色,鼓勵學生不斷精進
所以願景是培養學生成為有能力的研究者,實質幫助上則要提供就業方面的協助,以及引導學生進入學術社交圈,導師的角色之一則是倡導、鼓勵學生不斷在學問上精進。我覺得涵蓋的範圍和我所熟悉的導師「傳統」角色有些出入,尤其是在就業、學術圈這兩點,孔孟韓愈都沒有提到這一點,或許這也是比較西方、現代的取向,不過也十分實際。還記得前幾年高等教育素質低落的危機開始浮現,有的人主張大學應該要培養學生進入職場的能力,有人就反駁難道大學要變成職業訓練所嗎?看來美國人認為大學應該兼具職訓的功能,這就不是「傳道授業解惑」有涵蓋的範圍了。

一個好的導師/指導教授該具備哪些條件?網站上面提供了幾點:

  1. Be Available:要讓學生找得到!
  2. Listen Carefully:仔細聆聽學生的需求,開放式的交談、提供鼓勵與支持。
  3. Keep in Touch:和學生保持聯絡,包括定期meeting
  4. Allow for Differences:允許不同意見
  5. Let Trainees Make Decisions:讓學生做決定(學生最終必須依照自己的價值觀、目標與經驗做決定,導師只是提供建議、協助和鼓勵)
  6. Teach by Words and Example:人如其言、身體力行,用言教與身教同時展現良好示範
  7. Keep Learning about Effective Mentoring:不斷學習如何當一個好的導師

唉呀我看到這七點的時候好感動,真的很為學生設想,總而言之,一個好的導師身兼數種角色。哈佛醫學院的教授William Silen認為:

The truly complete mentor is a single individual who is able to serve as an advisor/guide, developer of talent/coach, opener of doors/advocate, role model, interpreter of organizational or professional rules, protector, rule setter/boss - and carries on all of these functions on a long term basis


也就是導師要能夠提供指導、協助學生發展自己的才華、為學生打開未來研究之門、以身作則、能夠詮釋專業守則、保護學生、設立規範,並且以長遠目標為規劃。(出處請點這邊

不知道為什麼我超級感動,導師雖然在專業上具有權威的角色,但在指導的過程中是以身作則、親身示範,不僅帶給學生專業上的成長,還會帶領學生進入學術圈子、打開學術研究的大門讓學生能走出自己的路,指導學生也不是一畢業就一翻兩瞪眼,而是以長期關係為目標。

當然這些都是遠大的目標,不大可能完全實行,所以網站也特別強調「適配性」:最重要的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教授,對教授而言就是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生,但是一位成功的導師應該同時具有多個上述的特質以及行為吧!

所以我不禁回想:令我深深景仰的老師們究竟具有什麼特質,讓我一直視為榜樣並且期許自己也具有那樣的特質與作為?未來多寫幾篇這種懷舊主題好了,哈哈!

=======以下是題外話=============

那天有人問我畢業以後的就業打算?我說如果我只有拿到一個職缺的話當然沒什麼好選,地點的偏好順序是:新加坡、香港、美國、大陸、台灣。但如果同時拿到台灣(彰師大?Who knows?)以及其他國家的職缺呢?那對我來說,沒有什麼好說的,當然是回台灣啊!或許我把我在彰師大的學習經驗類化到全台灣的大學去,但那又何妨?台灣畢竟是我的故鄉,況且我從國小一直到大學畢業,很幸運的有過太多的好老師帶領我成長、出國留學,有朝一日當然要回去啊!

我承認新加坡、香港對我來說有非常大的吸引力:都屬於華人的社會、研究經費與氛圍都比台灣好上太多,但是台灣就贏在他是我的故鄉啊!哈哈!

不過轉念一想:拜託...我還是先把眼前的first-year project搞定吧!現在就在想未來就業會不會太早了啊?哈哈哈!

另外,話說,我的部落格的參觀人數悄悄超過一萬人了耶!哈哈,非常符合我愛慕虛榮的心態 :p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