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鑑於最近幾週來本部落格素質低落,除了我整天很high的吵著要回台灣的垃圾文以外,似乎就沒有什麼有建設性的內容,因此打算來寫一篇嚴肅的東西:我如何寫proposal。
在哈佛的一年,寫過兩篇research proposal、兩篇project proposal,前者很明顯的就是研究取向,提出某個有趣的主題(其實是我覺得有趣,可能老師或者助教覺得我又再拾人牙慧);後者則是實務取向,提出一個工作方案,搭配以前的理論以及現況的不足,加上那門課屬於比較教育政策,所以常常有兩種模式互相截長補短的情況發生,大量的資料蒐集+新的想法與創意充斥著整篇報告。
Anyway,這兩種proposal都只有給老師和助教看,而且都有篇幅限制,大約都在英文20頁、font 12、double-space之譜,也都有大約一週可以寫作,所以還沒有造成特別大的困擾。我就寫一下我寫作的順序及考量,還請大家給我一些意見、交流一下 ^^
第一步:確定主題
其實主題還滿好確定的,總之就是和那門課脫不了關係,所以範圍一下子就縮小了。我的兩篇research proposal寫的是青少年的personal meaning與其risk-taking之中介效果,以及大學生的sophomore slump現象,原因是前者的課堂主要探討兒童與青少年的社會發展與學校氣氛所以我的proposal也要和social development有關,後者則是很廣泛的比較教育、題目可以自選,我從之前國科會的小小發現開始去探討背後是否有什麼原理。
這兩篇proposal也因為都是期末報告,所以有字數、篇幅等限制,在評分上也有很明確的rubrics可以參考,所以還不至於太漫無邊際。
第二步:文獻蒐集初探
因為題目與方向還是有可能變動,所以我先蒐集相關文獻看看這個主題是否有人研究過了。假如已經有人研究過、有許多人研究過,而且結論大約一致、研究方法也沒什麼問題,那我大概就會換題目(寫一些別人研究過的也頗無聊)。
為了確定題目只好大量閱讀論文囉!我先採用Google Scholar,輸入幾個關鍵字要他回傳相關文獻。搭配哈佛的圖書館檢索系統,我可以限制Google Scholar只回傳學校有訂閱的期刊或者圖書館的藏書,至於沒有全文的、圖書館沒買的我就設定說不要顯示,反正顯示出來也只是徒增殘念。
由於Google只會回傳標題、作者、期刊、年代,所以我會把檢索結果前三頁中似乎很有趣、有相關、而且沒有太老的paper全文download下來等一下看。這時我大約設定在10-15篇。
都download完以後就要開始看這些paper了,我不會從頭一字不漏看到尾,我先看標題、期刊名、年代還有作者的學校,之後是摘要,前面幾篇我也會認真的看文獻回顧,之後就是sample、研究方法,然後跳到討論結論,寫點筆記,然後就換下一篇。同一個主題的看多了我就會跳過文獻蒐集的部分直接到sample, methodology和討論結論。
看完大約15篇可以把比較無關的paper丟進我的文獻管理軟體(Papers),比較有關的留下來,我還會印出一兩篇主要文獻以便寫作的時候參考。
假如我發現這個主題已經研究到爛了那就要壯士斷腕、立刻換題目。
第三步:縮小研究範圍、想一下proposal架構
念完比較廣泛的討論之後我就會開始聚焦於某個點上,這時候會請出google scholar大神,提供更多關鍵字去縮小檢索範圍,並且從唸過的文獻中找出引用次數高的文獻,假如這十篇異口同聲引用了某篇文章,那麼那篇文章應該也是了不得,也是得找出來瞧瞧。
再次搜尋運氣好的話可以找到1-3篇,總數大約會介於15篇,用這十五篇寫個20頁的proposal應該差不多了,我就會開始想這些文章偏廢的幾個要點,形成我個人的proposal。
讀完這些就差不多要開始動筆了。上面幾個步驟很花時間,但是做得好的話可以讓我在下筆的時候比較有組織系統,也比較順暢。
不知道大家有什麼念paper的絕招嗎?
在哈佛的一年,寫過兩篇research proposal、兩篇project proposal,前者很明顯的就是研究取向,提出某個有趣的主題(其實是我覺得有趣,可能老師或者助教覺得我又再拾人牙慧);後者則是實務取向,提出一個工作方案,搭配以前的理論以及現況的不足,加上那門課屬於比較教育政策,所以常常有兩種模式互相截長補短的情況發生,大量的資料蒐集+新的想法與創意充斥著整篇報告。
Anyway,這兩種proposal都只有給老師和助教看,而且都有篇幅限制,大約都在英文20頁、font 12、double-space之譜,也都有大約一週可以寫作,所以還沒有造成特別大的困擾。我就寫一下我寫作的順序及考量,還請大家給我一些意見、交流一下 ^^
第一步:確定主題
其實主題還滿好確定的,總之就是和那門課脫不了關係,所以範圍一下子就縮小了。我的兩篇research proposal寫的是青少年的personal meaning與其risk-taking之中介效果,以及大學生的sophomore slump現象,原因是前者的課堂主要探討兒童與青少年的社會發展與學校氣氛所以我的proposal也要和social development有關,後者則是很廣泛的比較教育、題目可以自選,我從之前國科會的小小發現開始去探討背後是否有什麼原理。
這兩篇proposal也因為都是期末報告,所以有字數、篇幅等限制,在評分上也有很明確的rubrics可以參考,所以還不至於太漫無邊際。
第二步:文獻蒐集初探
因為題目與方向還是有可能變動,所以我先蒐集相關文獻看看這個主題是否有人研究過了。假如已經有人研究過、有許多人研究過,而且結論大約一致、研究方法也沒什麼問題,那我大概就會換題目(寫一些別人研究過的也頗無聊)。
為了確定題目只好大量閱讀論文囉!我先採用Google Scholar,輸入幾個關鍵字要他回傳相關文獻。搭配哈佛的圖書館檢索系統,我可以限制Google Scholar只回傳學校有訂閱的期刊或者圖書館的藏書,至於沒有全文的、圖書館沒買的我就設定說不要顯示,反正顯示出來也只是徒增殘念。
由於Google只會回傳標題、作者、期刊、年代,所以我會把檢索結果前三頁中似乎很有趣、有相關、而且沒有太老的paper全文download下來等一下看。這時我大約設定在10-15篇。
都download完以後就要開始看這些paper了,我不會從頭一字不漏看到尾,我先看標題、期刊名、年代還有作者的學校,之後是摘要,前面幾篇我也會認真的看文獻回顧,之後就是sample、研究方法,然後跳到討論結論,寫點筆記,然後就換下一篇。同一個主題的看多了我就會跳過文獻蒐集的部分直接到sample, methodology和討論結論。
看完大約15篇可以把比較無關的paper丟進我的文獻管理軟體(Papers),比較有關的留下來,我還會印出一兩篇主要文獻以便寫作的時候參考。
假如我發現這個主題已經研究到爛了那就要壯士斷腕、立刻換題目。
第三步:縮小研究範圍、想一下proposal架構
念完比較廣泛的討論之後我就會開始聚焦於某個點上,這時候會請出google scholar大神,提供更多關鍵字去縮小檢索範圍,並且從唸過的文獻中找出引用次數高的文獻,假如這十篇異口同聲引用了某篇文章,那麼那篇文章應該也是了不得,也是得找出來瞧瞧。
再次搜尋運氣好的話可以找到1-3篇,總數大約會介於15篇,用這十五篇寫個20頁的proposal應該差不多了,我就會開始想這些文章偏廢的幾個要點,形成我個人的proposal。
讀完這些就差不多要開始動筆了。上面幾個步驟很花時間,但是做得好的話可以讓我在下筆的時候比較有組織系統,也比較順暢。
不知道大家有什麼念paper的絕招嗎?
Papers真是好用,我才在想有沒有軟體可以幫我整理一拖拉庫的檔案,之後看到你的文章,你真是幫我大忙了!
回覆刪除讀paper的絕招喔... 請別人幫忙唸算嗎XD
當然自己還是要看過啦
我最近的專長是挖掘老舊的留言 XD Papers真的不錯,跟iPad搭在一起也很流暢,可惜要錢 XD 請別人幫忙念的話我發現我抓的重點跟別人都不大一樣,有點困擾 XD
刪除